2020-07-02
1. 无滴膜与防滴水剂的使用
即大棚膜用无滴膜或水滴防止剂处理,防止蔬菜大棚内的“雨”。滴水剂是一种药剂,喷到薄膜上就能起到无滴膜的作用。
2.在深沟高的畦畔栽培。
整地时必须打开棚周围的排水沟,采用棚内深沟高的畦畔栽培方式,畦畔高度为30厘米,过滤水的浸入,减少水分的积蓄。
3.改变小屋内的温度。
根据调查,蔬菜大棚棚内的湿度为百分百,棚温度为5℃的情况下,每上升1℃,湿度就减少3%-4%,上升到20℃时,湿度约为70%,温度上升到30℃,湿度约下降到40%。 相反,温度下降到18℃时,相对湿度为85%,温度下降到16℃时,相对湿度几乎达到百分百。
4.每次浇水后,不影响温度进行通风。
一般灌水后,增加换气量,把湿气排出棚外,与外部空气干燥的空气交换,降低棚内的空气湿度。换气的时候,必须根据需要决定换气的程度,一般来说必须在9-14点进行,同时进行减湿和保温。换气要正确分析、把握天窗、地板、大开还是小开、打开时间长还是短,处理降水和保温的关系。冬天保温为主,减少换气次数和时间春天可以增加换气量,调整小屋内的温湿度。
5.控制水的减湿
采用降低灌水量及次数的方式,调节蔬菜大棚内湿度。满足蔬菜生长需求水分的同时,尽可能减少灌溉次数,降低土壤和空气湿度,使其宁干不湿。为了减小空气的湿度变化,满足蔬菜对土壤水分的需求,可以开沟、挖洞、用滴灌等方法浇水,可以避免洪水的空气湿度小,需要尽快提高湿度的情况下,可以向地面洒水或喷雾。
上一条: 养殖大棚的性能与建造要求
下一条: 怎么控制镀锌管的焊接工艺与品质